愚蠢的努力 为什么说愚蠢而勤奋的人最可怕
愚蠢的努力:为什么说愚蠢而勤奋的人最可怕我见过一些人,他们凌晨三点还在办公室亮着灯,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,咖啡杯堆成小山。你远远看去,简直要被那种“拼命三郎”的气场打动。可走近一瞧,才发现他们正在把一份早就跑偏的方案,用Excel表涂改第十八遍——格式整齐,颜色鲜艳,但核心逻辑从一开始就歪到了姥姥家。这时候你心里只会冒出一句话:笨人不可怕,又笨又勤奋才真要命。你想想看,如果一个人只是想法不清不楚,但行动上懒懒散散,其实对周围影响有限。他可能躺在沙发上异想天开,但至少不会真的动手把幻想落地。可要是他不仅思路混乱,还带着一股“不撞南墙不回头”的劲儿?那就完了。就像一辆油门踩到底可方向盘卡死的车,你说吓不吓人?我大学时在社团碰见过这么一位。每次活动策划,他永远是第一个到、最后一个走的人,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。但你稍微看一眼就发现,他记的全是鸡毛蒜皮:矿泉水买什么牌子、横幅用几个钉子……而真正关键的主题设计、嘉宾邀请,他反而用一套自创的“流程模板”套进去,结果讲座来了十个观众,他还乐呵呵地说“至少我们流程完整”。你说你能怪他吗?他明明那么努力。但那种努力,像是一拳拳打在棉花上,闷得人喘不过气。这种人最让人头疼的是,他们往往用自己的“勤奋”堵住了所有改进的可能。你稍微提点建议,他就抬头一脸疲惫:“可我已经熬了好几个通宵了啊!”——仿佛努力本身成了免死金牌。但方向错了,拼命往前冲,不就是加速冲向悬崖吗?小时候我姥姥常说:“别拿手当扇子使,风扇明明就在桌上。”现在想想,话糙理不糙。更可怕的是,这种“愚蠢的努力”有时候看起来特别有欺骗性。它披着“奋斗”的外衣,甚至能感动不少人。但你仔细品,那种勤奋里藏着一种思维的懒惰:不愿停下来想想,不敢推翻重来,只想用身体的劳累去掩盖大脑的停滞。就像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,如果他从没问过“这石头非推不可吗”,那再多的汗水也只是徒劳的循环。说实话,我宁愿和聪明但偶尔偷懒的人合作,至少关键时刻他能一把拉住你说“等等,这条路好像不对”。而那种又笨又勤奋的主儿?你眼睁睁看着他带着团队往坑里冲,还喊都喊不回来。这种无力感,经历过的人都懂。所以啊,努力从来不是金钟罩。它得配上清醒的头脑,否则就像给一辆自行车装上火箭引擎——不是飞得更快,是散架得更早。停下来想一想,比埋头冲一百步重要得多。毕竟,这个世界真的不缺辛苦的笨蛋,缺的是愿意把力气用在点子上的人。
相关文章:
文章已关闭评论!